f
轉簡體
轉簡體

步行探訪曼谷Bangrak區古建築

曼谷第一條道路—石龍軍路。

挽叻(Bangrak)區在湄南河岸,在19世紀中葉,泰國拉瑪四世王(1851至1868年)宣佈,允許歐洲人在挽叻一帶定居。歐洲人為了他們的生活習慣方式,要求鋪一條路,石龍軍路(Charoen krung)也就成為曼谷的第一條道路。

伴隨道路而來的是眾多商舖、餐廳等匯集出的商業區,情況就有如上海的外灘,歷經多個朝代,有著很多舊歐式華麗精緻的建築。跟著泰客的腳步,一起從BTS的Saphan Taksin站出發,沿著石龍軍路往中國城方向走,穿梭巷弄,去欣賞歐洲對於曼谷影響的印記。

1︱昭應廟

昭應廟,又名瓊州公所,來自瓊府的僑胞都有祭祀「昭應公(兄弟公)」的習俗。

泰國海南會館的前身可追溯清朝的同治年間,來自海南的僑胞基於互助合作,以求發展的宗旨,集合同鄉,成立「瓊州公所」,藉此聯絡感情、做公益事業,以曼谷此「挽叻昭應廟」為集合辦公的處所。

主祀:清昭應英烈百有八靈位。左祀:水尾聖娘、本頭公。右祀:觀音、財神。


2松蒲寺

松蒲寺(Wat Suan Phlu/ วัดสวนพลู),暹羅風格的木造建築物,使用許多藍色玻璃磚,神祠內有一尊觀音像。

後面有一座主殿、一座白塔。主殿供奉一尊臥佛。圍牆盡是精美彩繪壁畫,展示各種佛教故事。


3︱聖母升天座堂

聖母升天座堂(อาสนวิหารอัสสัมชัญ/Assumption Cathedral),隱身在高中校區裡,主要的入口向西朝向昭披耶河方向,是泰國羅馬天主教曼谷總教區的主教座堂。是挽叻(Bang Rak)縣區內指標性的建築。

法國傳教士Pascal神父在1809年提出,由法國建築師在1821年完成,一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教堂,原始材料由法國及義大利進口。洛可哥風格的教堂內部裝修非常華麗,特別是牆上及天花板的壁畫(配有金色的星星圖案)和浮雕。它是少數現在仍使用彩色玻璃窗的教堂。


4︱East Asiatic Company HQ

建於1884年,East Asiatic Company最初的業務主要是經營來往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與曼谷之間的客運和貨運,經湄南河出口柚木。當年附近一帶都是貨倉。

大樓在The Oriental旁,建築是古典威尼斯風格,現在已經掉空荒廢。


5︱文華東方酒店

文華東方酒店(The Oriental /โอเรียนเต็ล)建於1865年,是曼谷第一間酒店,由兩個丹麥人所建立,起初是主要服務航海的船員及商人,後來經過發展及改建,成為現在的文華東方Mandarin Oriental。

原本的建築已不在,只保留了舊翼 Authors' Lounge,現在非常出名吃英式下午茶的地方。


6︱O.P. Place

O.P. Place (Oriental Plaza) 百貨公司,建於1908年,高3層,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現在已經改建為豪華商場,出售古董和藝術品,珠寶,工藝品,絲綢等等,也保留一台舊式拉閘升降機,有廣告曾在此取景,值得一看。


7︱老海關大樓

拉瑪四世王建立了海關大樓(Old Customs House/ ศุลกสถาน ),來迎接訪問的外交官和貿易商。

老海關大樓面向湄南河,背向石龍軍路,建於1890年,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及興建,是當年貿易商人進出曼谷的必經之處。

樓高三層,除了主建築外,旁邊還有兩座兩層高的副建築,所有窗戶都是拱形,主建築內的木樓梯更是非常古典。

歲月增添的滄桑感,成為很多攝影愛好者,以及拍婚紗照的熱門地點,王家衛的電影《花樣年華》曾在這裡取景,由於日久失修,這棟古老大樓已經廢棄,現在圍封起來,不能進入,同時也禁止拍照。


8︱哈龍清真寺

挽叻(Bangrak)縣有著幾個世紀以來茁壯的穆斯林社區,哈龍清真寺(Haroon Mosque/มัสยิดฮารูณ)是這個小社區的中心,不但是附近居民禱告的場所,也為新興的文創藝文區帶來更不同的多樣性。

每週五教民聚集在一起祈禱,為社區增添無限活力。就算不是信徒,只要保有尊重的心態並獲得允許,可在旁參與,或是來這區品嚐泰國的穆斯林料理。


9︱舊中央郵政總局

舊中央郵政局(Bangkok General Post Office/ไปรษณีย์กลาง บางรัก),建於1939年,參考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外牆以灰塑作裝飾,在兩個正面的角落,設有印度神話的迦樓羅鳥。

現在中央郵政局的除了郵遞服務外,部份大樓已改為作會議,展覽和活動的中心。[官網]:http://grandpostal.com/


10日本二戰時倉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使用的倉庫。在石龍軍(Charoenkrung)路第30巷。

10處古建築探訪下來,約2到3小時,視個人的步行和停留時間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