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
轉簡體
轉簡體

廊1919—華商守望中泰建築文藝

 火船廊LHONG 1919原本就是入泰潮商陳慈黌的發跡的地方,近兩世紀一度凋零,甚至成危樓,但在黌利家族奔走下重修,完整保留,規劃為歷史文創園區。

 2017年11月3日開放,湄南河岸又多了一處打卡新景點。

背景故事|

 時間回溯到150年以前,汕頭陳氏富商陳煥榮臥病在床,他在香港的乾泰隆行,生意橫跨泰中星三地,交由兒子20歲陳慈黌接管。

 1871年,拉瑪四世王的時代,陳慈黌在湄南河入海口不遠的吞武里岸,開設黌利商號,專營進出口貿易,以火礱、運輸銷售暹羅大米為主。

 陳慈黌坐鎮曼谷,指揮香港、新加坡、西貢、汕頭等地的業務,生意日益壯大。

 由於數量大、需求多,陳慈黌在湄南河西岸碼頭,開辦第一間火礱(新式碾米廠),方便從船上卸貨裝米入倉和運米出海,生意紅火,成為聞名遐邇的火礱王。

 當時的蒸汽船又稱為火輪船,因此,這裡的碼頭又有「火船廊」之稱。

火船廊|

 當時火船廊,為客輪及貨運碼頭,一部分從中國漂洋過海來謀生的華人從這裡上岸,並完成外籍人身分登記。此外,這裡還是海外商品的分發之地,從中國、新加坡、香港等地來的貨物存放倉庫,再通過碼頭的商鋪分銷至泰國各地。

 1919年,陳慈黌次子陳立梅為首的「黌利」家族買下碼頭以及6800平方米的樓房,與緊鄰的「黌利故居」連為一體,5座雙層老式磚牆建築和兩組聯排倉庫構成的U型,作辦公區,倉庫以及黌利家族工人的住地,命名為Lhong 1919。

 隨著大型深水貨輪的使用,「火船廊」作為貨物集散碼頭的功能消失而沒落。到了2015年,火船廊樓房年久失修,日顯頹廢,黌利家族啟動重修計畫。

聚寶堂

 將泰國的米運到它地,再將絲綢與茶葉運來曼谷,當時的華人為求每次出海的平安保佑,在「火船廊」興建信仰中心媽祖廟。

 重修後的廊1919,最大的焦亮點是位於正房二樓的聚寶堂,1850年前從中國請來的三尊媽祖像,分別代表媽祖的凡身童年、成仙後、受封為天后的樣貌,深具閩南信仰特色。昔日是這帶華人移民的信仰中心,如今開放給民眾參拜。

 值得一提的是,聚寶堂內掛有晚清張之洞落款的「惠此中國」匾額,突顯黌利家族對中泰兩國的貢獻,據說當年華人移民中獲賜這類的匾額的家族僅有3家。

牆壁畫|

 走訪廊1919,不得不停下腳步來觀賞牆面上的壁畫,牆上的壁畫歷經六代人一層層的塗料所覆蓋,這些傳統的顏料都是由天然材料加工而成,修復的過程很考究,每層顏料都要小心翼翼的清除,經過修復後重現在世人面前。

修復過程。(摘自網咯)

 壁畫呈現濃郁的潮汕傳統風格,位置環繞窗洞和門洞,詩畫並列,畫工精緻細膩。

 建築的窗框壁畫左右兩側均繪製人物故事,主要是潮州傳統戲劇故事,如四郎探母、孔子周遊圖、八仙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清雅的山水自然景致。

 還有一部分是傳統吉祥圖案,多處出現的喜鵲,兩隻喜鵲寓意喜相逢;荔枝寓意紅利當頭、一本萬利;芭蕉葉寓意大業有成等等。

商店餐廳|

 多家商地上擺放招牌,門口都有精心佈置,以手創小物、精品服飾為主,Poungphet by BPC、AGO、ROOM5D、Akati等都是獨立設計師的品牌,與時裝的精品店,也可以到廊1919的紀念品專賣店,還會發現一些驚喜。

 這裡有幾間餐廳,大多是泰式菜餚、或是融合中式的料理為主,靠近河岸的是以海鮮為主的Rong Si,原有的建築被加固,並保留一些古老的元素,舊瓦片被裝飾在牆上,翩新過的木欄桿作為房間的隔板。

 Plearnwan Panich人氣高的餐廳,這裡的甜點和咖哩額外受歡迎。

文化展覽|

 廊1919的修復和未來的開發,1F全部用於出租,主要做為畫廊、商店、餐廳等,U型廣場能舉辦活動或樂隊現場演出。

 2F暫時不準備開放。

 未來將開發成休閒、學習、舉辦文藝及文化活動的場所,並提供繪畫、中國書法、漢語等培訓,這裡將再次成為泰國華人的重要活動場所。

火船廊LHONG 1919

地址:248 Chiangmai Road, Bangkok

開放時間:週一到週五10:00 – 20:00 ; 週六和周日08:00 – 20:00

電話:0911871919

門票:免費

交通:湄南河輪渡Khlong San Pier步行即到